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哪壶不开提哪壶
杭州市人大创造的“定向视察”法用于监督“一府两院”非常见效
本报记者 朱兰英

  “这里的学习条件比老家好,老师好、吃得也好。”杭州萧山区友谊小学六年纪学生陈磊这样说。他来自四川,父母在萧山打工。陈磊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可他并不知道,几年前,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可是萧山区教育局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那一年,到区教育局进行定向视察的区人大代表就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介绍说,定向视察,就是人大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定向联系“一府两院”中的一些“窗口”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开展调查、视察、检查、评议等工作。9年前,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了定点视察的监督方法,并首次确定了8个代表工作小组对行政、司法机关进行“一对一的监督”。如今,这一创举得到了全国和省人大常委会的肯定,并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在全省健康地向纵深发展。

  近4万民工孩子的幸福生活
  萧山区城厢街道区人大第四代表小组组长高水田至今还记得当年走访民工子弟学校的情况。2003年,萧山区的外来人口已近50万人,随之带来2万多学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城厢街道区人大第四代表小组将其作为对教育局进行定向视察的内容。
  几天的明查暗访后,代表们发现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还真不少:教学质量差、收费不规范、四十几座的大巴一次接送一百三十多人、学校食堂面积小、卫生状况差……人大代表们向教育部门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决定1年后就此问题进行“回头视察”。
  “代表们的定向视察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萧山区随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也被列入了本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议程。”萧山区教育局蔡局长说,人大代表的监督视察既是一种有力的监督,更是工作的强劲推手。
  如今,萧山区有35543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萧山就读,他们享受着与萧山本地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不仅如此,区教育局还通过派督学员、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业协会等办法,使这些民工子弟学校逐步走上正规,融入了该区整体教育事业。

  一个“不满意”单位的摘帽
  说起人大代表的会外监督,很多人会想到过去单一的听汇报、提意见的老套路。然而,定向视察的开展,让代表们创出了很多新的监督模式。杭州市人大代表西湖第一小组在定向视察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时,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暗访”。
  当时,成立才1年的行政执法局在杭州市“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中被评为相对不满意单位。老百姓对执法人员不满意,而执法人员却是满腹委屈,问题症结在哪里呢?西湖第一小组组长张志武说,那一段时间,代表们一有空就往闹市区走,看武林广场的停车管理、看执法人员与街头小贩“较量”。一番明查暗访后,代表们发现: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大盖帽”撵着小贩满街跑的形象给群众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代表们认为,改进执法技巧、加强队伍建设,应该是行政执法局改变形象的一大举措。
  根据代表小组的意见和要求,杭州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用了1个月时间开展了“瞄准自身找不足”的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在监督的同时,代表们还积极帮助解决城管执法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张志武介绍说,在定向视察执法局的5年里,他们小组提出了十余个关于行政执法的议案和建议,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比如,在代表们的建议下,杭州市成立了行政执法专门公安机构,使得暴力抗法事件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杭州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党委副书记顾红庆说,几年来,他们集中了人大代表的智慧,认真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并借助人大代表的力量推进城管执法工作。2006年,行政执法局在杭州市“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中名列第37位,从最后一名赶到了中游。今年4月,在杭州市召开的“部分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研讨会”上,国务院法制办称赞杭州树立了全国城管执法的“杭州模式”。

  不是找麻烦而是“双赢”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表示,定向视察作为“视察”的一种方式,不仅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正当的履职行为,同时也是对被视察单位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帮助被视察单位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促使被视察单位在定向视察这个外力的推动下改进工作。因此,定向视察具有“双赢”效应。
  正因如此,定向视察在杭州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今年,一些没有被列为视察对象的行政单位主动发出邀请,希望人大代表到他们单位定向视察,使被视察单位从去年的19个扩大到了21个。同时,这一做法也逐渐被兄弟单位“取经”,逐渐在全省各地推广。